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

抑恶扬善


都有抑恶扬善的潜意识行为,抑恶扬善一般指的是压制坏人坏事,表扬好人好事。在社会道德来说,这无异议的是好行为,我不敢说全部人,但肯定是社会主流意识所接受的。

但与我在这所指的略有不同。抑恶扬善的潜意识行为,也有它的另一面,也就是抑自己所作了的恶,扬自己的所想要做的善。以作善事为例,当我们想做善事时,尽管想做的事是要帮助人,但出发点却是,满脑子的善有善报,种善因得善果,所先想要得到的就尽是如何为自己做功德。

这种行径一般上都不会形成争议,因为如果只是牵涉本身的利益,而不伤害到他人,也无可厚非,毕竟绝大部份的人内心第一的考量都会是本身的利益。但是如果为了本身的利益,而造成他人的损害,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的,也不管其理由何等冠冕堂皇的,都不可能会被这个社会所接受的。

教会给我的观感,很不幸的正是如此。教会都偏面的歌颂上帝的公义,慈爱,向外强调的都是正面的讯息,但却从来都不正视教会本身的问题。

以下列出一些例子,在教会那么多年,我就从未听神职人员提起过:

a) 从公元4世纪初一直延续到20世纪后期,在基督教主宰西方的历史上,教会犯下迫害异教和异端的罪恶。(罗马教皇曾公开承认宗教法庭审判异端是错误的,并向曾经遭受过罗马教廷迫害的所有异教徒道歉)

b) 牧师性侵儿童事件 http://reformation.com/
讓人最震驚的不是性侵害醜聞,而是教會對此竟持包庇態度。他們往往在接到對不軌神父的舉報後,只是簡單地將其調往其他教會工作,而並未繩之以法。教皇本篤十六世曾在出訪澳大利亞其间就當地羅馬天主教會內發生的兒童遭受性侵犯問題作出道歉。但其他的教会呢?

c) 部份神职人员的傲慢,在教会尽做些图利自己的行为,被批评时就引用经文,在台上公开谴责那是论断的行为。只要有任何与基督教意见不一的,马上就被扣上异端、反基督的帽子。

以上在教会所发生的事绝不是个案,而是不断的,重覆的在各地的教会发生。教会也是人的组织,树大有枯枝,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丑陋行为,都不可避免的会在教会里发生。但是如果教会不反省,反而去包庇,讲的和做的完全逆向而行的话,对于一直相信上帝的公义,慈爱的信徒来说,是情何以堪呢?

我很怀疑,一个不思反省的团体,到底能在灵性上有多大的进步?

2009年5月8日星期五

倒空杯子


问题并提出来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不明白,不懂,心里没答案,所以提出来问以便能找到答案。但问题是,如果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往往在心里已对这问题下了一个预设的答案,或是认定这问题是不可能有答案的话,那么,当得到的答覆与自己心底的答案有出入时,就自然的会很不以为然而主观性的反对。

基督教会常会被提出各种各样的尖锐问题,其中绝大部份的问题都和圣经有关的。我强调一些是尖锐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一些问题从过去到现在都不断的,一再重覆的被提出来争论。

就譬如说,常有人质疑有关神的三位一体的真实性,提出问题的有基督徒也有非基督徒。对于三位一体,答案是否真确我不予置评,但教会一直都给出同样的答案,尽管如此,不信的人却还是不断的重覆提出同样的问题,并且和尝试给与答案的人不断争论。我想说的是,提出问题的人,想要找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答案?是可以说服人的答案吗?还是说是可以说服自己的答案?还有,为何他们不信教会的答案?是他们本身已有答案了吗?像这种不能验证的答案,都是出现在宗教信仰上,能不能接受,关键只在信与不信。

有时我也在问自己,我提出一些只有上帝才能回答的问题的时候,我真的是想找答案吗?还是想找渣?我是否已先对自己所看到的问题抱有成见,而提出这些问题只不过是在质问而不是求答?

这令我想起一个有名的故事:
日本明治时代有位名叫南隐的禅师。有一天,一位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以茶相待。他把茶水注入这位宾客的杯子,直到杯满水溢仍继续注入。教授见状忙说:“水已溢出来了,不要再注了!”南隐说:“你就像这只杯子,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我又怎能对你说禅呢?”

从同样的问题被重覆的提出来看,就可知争论是没有帮助的,也许我们应该尝试把自己的杯子先倒空吧!

2009年5月2日星期六

讨论与辩论


然,并不是所有基督徒都以经文作为突显自己论点的工具的。单纯抱着分享的心的人也不在少数。然而经文乃上帝的话语,在使用经文的当儿,出发点的拿捏不当,很容易就会变成公器私用。在无知的情况下,触怒对方并达不到传福音的目的不说,却要是因而亏损了上帝的名,那才真的是弄巧反拙!

对于基督徒来说,圣经的神圣地位已经是不需要再加以强调的了。但是当基督徒要借用如此庄严、神圣的圣经作为他们的论点基础的时候,他们有谨慎、警惕、周全的考虑过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不会成为传福音的助力,反而成为阻力,并会有亏损上帝之名的风险吗?

我前面就曾提过我不喜欢辩论,因为辩论必须要选边站,那很极端,只得输赢,不得真理。我选择中立,因为中立有助思考。所以在分享上帝的话语时,应抱着讨论的心而不是辩论的心。因为讨论会顾及双方的立场背景,讨论的心因而比较中立。然而辩论则不同,辩论时,不论好的坏的,黑的白的,只要是能支持本身的立场的,就一律借以使用,重点是要赢。

不管是基督徒之间,或是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间,在谈论到基督教的课题时,最常发生的情况就是从讨论作为始点,却以辩论作为终点,结果当然就是闹得不欢而散。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于出发点的拿捏不当。

上帝的话语必然是对的,但也要用的恰当呀!圣经本身存在着不少矛盾的地方,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其概括的年代太大。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社会背景都会有不同的诠释。甚至旧约律法时代那严厉的上帝和只以以色列人为他的子民,和新约恩典时代那慈爱的上帝以全人类为他的子民,其中的因由就足以令我们头大了。

那么,在我们引经据典之前,我们有确定我们拥有足够的圣经知识吗?